校级教学团队-皮革化学与工程教学团队
发布时间: 2015-04-10 浏览次数: 93

 

校级教学团队-皮革化学与工程教学团队 

“皮革化学与工程”教学团队依托于山东轻工业学院皮革化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以山东省级精品课程《制革化学与工艺学》教学团队和山东轻工业学院校级精品课程《皮革化工材料学》教学团队为基础,组建成新的教学团队,其面向的轻化工程专业是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和省级特色专业。

 
(一)师资队伍情况
皮革化学与工程教学团队有教师14人,其中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有8位硕士生导师。
职称结构: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实验师)7人;
学历结构:博士10人、硕士2人、学士2人;
年龄结构:50~60岁1名、40~49岁9名、30~39岁18名,平均年龄40岁。
 
(二)课程建设情况
多年来本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本团队目前主持省级精品课程一门:《制革化学与工艺学》,主持人李彦春教授;校级精品课程二门:《皮革化工材料学》,主持人靳丽强副教授,《生皮化学与组织学》,主持人李彦春教授。
 
(三)教学研究与改革情况
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高素质、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观,积极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改革卓有成效,并取得一系列教学成果。
 
主要教学奖励
1、“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 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付丽红等,2005
2、地方高校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李彦春等,2009
3、“生皮化学与组织学”,第9届全国课件大赛三等奖,祝德义等,2009;
4、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李彦春等,2008;
5、开放实验培养学生清洁制革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付丽红,匡卫等,2010;
6、在本科生中实行科研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山东轻工业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李彦春,祝德义,靳丽强等,2010;
 
主要教研项目
1、“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教育部项目,付丽红等,2003-2005;
2、轻化工程专业评估研究与实践,教育部项目,李彦春,付丽红等,2006-2008;
3、轻化工程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教育部项目,李彦春,付丽红等,2006-2008;
4、“轻化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项目,李彦春,付丽红等,2007-2010;
5、地方高校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山东省教育厅项目,李彦春,付丽红,靳丽强等,2007-2010;
6、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李彦春,祝德义等,2009;
7、PBL教学法在工科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李彦春等,2008;
8、皮革学科优质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山东轻工业学院教研项目,付丽红,匡卫等,2011-2012;
9、皮革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的研究与实践,山东轻工业学院教研项目,匡卫,付丽红等,2011-2012;
10、皮革学科中合成革创新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山东轻工业学院教研项目,曲建波,王月霞等,2011-2012;
11、新形势下《皮革理化分析》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山东轻工业学院教研项目,祝德义,靳丽强等,2011-2012;
11、通过暑期生产实践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山东轻工业学院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李彦春等,2009-2011;
12、工科专业课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校级教改项目,2009-2011,负责人
13、导师负责制为主体的研究生管理体制,山东轻工业学院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李彦春等,2007-2009;
14、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山东轻工业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李彦春,靳丽强,祝德义等,2005-2007;
15、在本科生中实行科研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山东轻工业学院校级教改项目,李彦春,靳丽强等,2007-2009;
16、皮革专业综合实验,山东轻工业学院校级教改项目,王平义,付丽红等,2007-2009;
 
主要荣誉称号
1、李天铎,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李彦春,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称号;
3、靳丽强,山东轻工业学院青年教学能手
4、祝德义等5人次获山东轻工业学院优秀教师称号
 
(四)编写教材情况
本团队参与编写了《制革工艺试验》、《轻工清洁化生产》和《轻化工程专业英语》三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主编了《合成革工艺学》,参编了《皮革化学品的制备原理及应用技术》、《天然高分子科学》、《生皮化学与组织学》等多部专业教材。
教学团队无论带头人,还是教授、研究生导师,均长期在本科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团队成员坚持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能够把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文献资料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内容,以适应现代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教学效果良好。

版权所有: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3501号 邮编250353 鲁ICP备05046217号